本書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城務工逐漸形成浪潮,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隨之產生。經過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多年努力,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困境得到基本緩解,但隨之而來的繼續升學問題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2年8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提出要將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作為衡量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準。截至2018年,除西藏外,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港澳臺)均相繼出臺了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相關文件。
具體到各地政策的實踐層面,政策能否有效解決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升學考試的問題,在政策推行的過程中有哪些新情況、新問題出現,政策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完善,是當前及未來需要慎重面對和妥善處理的重要問題。深入研究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升學考試問題并推動其解決,有利于逐步實現隨遷子女的教育條件和受教育機會與城市學生基本均等,有利于進一步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
本書概覽
基于以上背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究所吳霓研究員的團隊面向全國開展了長期的跟蹤調查,廣西教育出版社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關注該項研究,出版發行了《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升學考試的政策與實踐研究》一書。
本書簡介
本書從梳理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升學考試政策出發,通過文獻研究和調研,采取定量數據分析和定性訪談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升學考試政策進行系統梳理,總結并分析各地政策的特點和實施狀況。
本書研究選取10個代表城市,具體就隨遷子女的數量變動趨勢、在流入地升學考試政策的研究軌跡與實踐模式、在流入地升學考試政策的社會認知與接納情況、政策展望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調研與分析,據此提出各地應正視隨遷子女家庭的教育需求,加強媒體宣傳,提升政策知曉度,建立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的決策機制,系統評估政策,并根據評估結果調整、修正政策,以促進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更高階段的教育。
價值與意義
吳霓研究員的團隊數十年如一日,長期關注和開展教育問題研究,尤其以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為重點,承擔了國務院有關部門委托項目及一系列課題研究項目,研究由淺入深,由點到面,在不同側面反映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形成了一批較有價值的決策研究報告和學術研究成果,本書即為其中一項成果。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解決關系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現,關系和諧社會建設大局,不僅需要教育工作者高度關注,更需要全社會高度關注。本書著眼社會熱點問題,緊跟國家發展步伐,從大局著眼,立足于與大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總結了現狀,提出了問題,指出了未來努力的方向,為大眾提供了一個科學、客觀的視角,對喚起社會關注、實現教育公平和教育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長按識別二維碼直達廣西教育出版社當當網銷售頁面
廣西教育出版社營銷部:0771-5865797